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是什么

2017-06-13 05:18:27 来源:
分享:

血小板减少是1种病发率很高的病症,1旦得了这类病症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早期的治疗有助于疾病得到初期的环节,并且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下面内容介绍的是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表现,希望能帮助大家全新的了解这1病症,1起来看看下面的资料吧。

【症状体征】

1、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状产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病发,长者可以数月后病发。1般5⑴0天。常伴随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2、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教表现全身皮肤紫癜,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是什么,鼻衄或女性月经过量,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3、出凝血性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各种缘由引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等特点,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表现,也多是经过治疗以后血红蛋白及粒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还没有得到恢复。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肿浸润时血小板减少,大多为肿瘤细胞侵害巨核细腿,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以上两种情况检查骨髓即可明确诊断,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后者可查到肿瘤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是什么。

2、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烷化剂、抗代谢剂、细胞毒性制剂等在医治恶性肿瘤时,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并发症,或直接毒害骨髓细胞,或产生免疫反应。此类因素大多使骨髓弥漫性损伤,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但少数患者巨核细胞对射线的作用较敏感,因某些病入可只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减少。

3、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氯噻嗪类药及其协同剂可以引发血小板减少,除通过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机理外,还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生成。而且后者更加重要。1般认为是药理学的作用。患者表现为骨髓受抑,巨核细胞减少,轻型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高达服此药的25入。个别孕妇服用此药后,可引发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母体可无症状。

4、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该病罕见,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常伴先天畸形,如、肾脏、心脏、骨赂等。预后差,约2/3患儿8个月内死于颅内出血。母体孕期患风疹、口服D860可为病发因素。

5、其他:雌性激素偶尔可以引发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乙醇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这是长时间大量饮酒病入血小板减少的较常见的缘由。临床少有出血表现,停止饮酒后,血小板可恢复。

4、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该病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叶酸缺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偏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乃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臣幼贫的医治,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5、血小板生成素缺少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少而至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是什么,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6、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1种缘由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而至的出血性疾病。该病比较常见,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其间隔通常为20130天。本病多见于女性,其发作常与月经1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细胞1般不减少,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无殊效医治。

通过对上述文章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血小板减少症有了进1步的认识,1旦得了血小板减少就要及时的看医生由于只有通过医治才会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愈,如果耽误医治的话是不利于病情,康复的,并且还有可能致使其他病症的出现,到时候只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