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2017-06-19 15:23:46 来源:
分享:

血小板减少是很常见的血液疾病,该疾病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缘由尚不明确,但是继发性的大多数是由于药物引发的。血小板减少可以分为很多种,特发性血小板是最典型的1种。本文将对此做简单的介绍,希望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又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两者的症状个不相同。

1、慢性型:主要见于40岁以下之青年女性。起病隐袭,1般无先驱症状,较难肯定病发时间。多为皮肤、粘膜出血,如瘀点、疲斑及外伤后止血不容易等,鼻出血、牙踉出血亦甚常见。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量甚常见,在部份患者可为唯一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可因感染等而突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内脏出血。长时间月经过量者,可出现失血性贫血。部份病程超过半年者,可有轻度牌大。

2、急性型:半数以上产生于儿童。80%以上在病发前1~2周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部份患者可有畏寒、寒战、发热。全身皮肤瘀点、紫癜、瘀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可有血泡及血肿构成。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及舌出血常见,损伤及注射部位可渗血不止或构成大片瘀斑。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有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咯血、尿血、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可致意识障碍、瘫痪及抽搐,是致死的主要缘由。出血量过大或范围过于广泛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血压下落乃至失血性休克。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措施

1.重视支持治疗

如有明显贫血症状,HGB﹤60g/L应予以输血;中性粒细胞﹤0.5X109/L者应保护性隔离并作好皮肤口腔护理。利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需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进无菌饮食。血小板《20X109/L时,出血较重,易产生危机生命的颅内出血,需输注血小板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血小板保持在20X109/L以上。

2.分型诊疗

慢性再障1般用支持治疗、中医药及雄激素等医治,整体疗效较好。经合适医治超过2/3患者可获长时间减缓或基本治愈,但仍有部份患者迁延难愈。严重型再障进展迅速,预后凶险,自然病程6个月左右。其治则需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中医药等综合医治才能凑效。

3.坚持治疗

有两层含义,首先,医治方案肯定后应坚持医治半年以上,切忌疗程不足而频繁换药。其次,血液病科研组分别视察到1组(20例/14例)久难治愈的慢性再障,经刺激造血药物(包括中药医治)序贯医治5⑴0年,均获得较好疗效。

有效病例血红蛋白上升3g,平均需167天,到达10克,平均需254天。不论医生和患者都应当有耐心。另指出有部份病例医治后红、白两系到达正常,但血小板难恢复,这类病例容易复发是医治中的难点,须长时间医治。

4.保持治疗

文献报导雄性激素医治有效病例,停药后近期复发率高达20%以上,血液病研究所科研组视察到24例慢性在障用康力龙医治减缓后又保持中医治疗2年余,仅1例复发,可见保持医治对下降再障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

5.联适用药医治

不管慢性再障或重型再障,联合治疗均比单1用药好,如雄性激素加中药或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障疗效显著,高于单用雄性雄性激素;另外,最近我们还视察到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精确中医辨证医治,环孢菌素A医治重型再障的有效力明显高于单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者。

6.合并症的预防和医治

本病因利用免疫抑制剂、体质衰减等因素易产生多种感染,严重时可合并肺炎和败血症(由在长时间利用广谱抗生素时)。感染常常加重出血和骨髓衰竭,乃至危急生命,因此积极有效清楚感染灶、避免外伤出血及月经过量等方面,中医药的培本养血,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由显必要,长时间依赖输血的患者应注意预防和医治继发性血色病。

上文就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症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血小板在人体中起着加速止血和快速凝血的作用,1旦减少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平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