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这类疾病,或许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对血小板减少症状与血小板减少危害主要有哪些,大家都知道吗?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病发情,详细介绍血小板减少症状与危害,了解血小板减少危害,可以提示大家主动做好预防工作。
血小板减少症状:
1、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病发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病发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减缓,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慢性型
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藏匿,详细介绍血小板减少症状与危害,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延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血小板减少危害: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值低,止血功能差,血小板减少的危害包括:
1、可引发粘膜出血(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粘膜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阴道出血等)。
2、手术后大出血。
3、多发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现于腿部。
4、引发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通过对本文的浏览,大家对血小板减少症状与血小板减少危害这两个方面应当有1个简单地了解了吧。血小板减少危害很大,患者务必要去及时地医治,大家也应当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此病的产生。
相关新闻
上一页: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保健常识
下一页: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