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什么病

2017-06-28 21:28:54 来源:
分享:

血小板减少是1种甚么病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量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是4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1种免疫性综合病征,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什么病,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量,引发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根据病发年龄、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病程长短及预后将本病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2者病发机理及表现有明显不同。

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春季节病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占多数;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急性ITP大多可自愈,病程较短,预后较好。慢性ITP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短不1,1般预后尚可。严重血小板减少者,可因颅内出血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常常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散布不均,以4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发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延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偏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量。瘀点及瘀斑可产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4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产生。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什么病。

本病属于中医"发斑"、"血证"范畴,病因:由于热毒炽盛,气不摄血,致使血妄行;或可能为肝实脾虚,肝木凌土,脾不统血而引发该病。病情久长不愈会导致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中治疗疗方法大致为:清肝扶脾,滋阴降火,益气养血。可在中医辨证指点下选用中药方剂医治。

中医辨证施治以止血为要。主要病机为热、瘀、虚3种。治疗方面,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法,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什么病,以到达标本兼治。

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30万/立方毫米,得病时可减少到4万~5万,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病发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以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到达手掌那末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部位1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随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1些症状类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血康专家解释,目前认为紫癜病是由于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1,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回事

分享: